网站介绍:
台江区位于福州市城区中部,闽江下游北岸,东以光明港、晋安河与晋安区为界,西、南以闽江与仓山区为界,北以琼河、东西河、斗池路、上浦路与鼓楼区为界。全区陆域面积1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91平方公里,岸线全长7800多米,中部丘陵地稍高,四周低倾,尤以流沙冲积成陆的南部、东南部、西南部、西部平原地势更低。辖10个街道、73个社区。户籍人口33万人,常住人口45万人,日流动人口2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06‰。台江自古以来就是东南沿海的重要商埠和城乡物资交流的主要集散地,商贾云集,具有深厚的商贸文化底蕴,在唐宋时期开始繁荣,到了明清以至民国初年达到鼎盛。辖区内拥有大庙山、白马桥、万寿桥、陈文龙尚书庙等一大批省、市级文物古迹。台江滨江优势明显,全长26公里的闽江福州段有12公里黄金岸线在台江。2011年,全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圆满完成区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持续打好“五大战役”,超年度计划39个百分点完成市级“五大战役”项目,海峡金融商务区和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转入大开发、大建设阶段,累计落户项目达26个,总投资约370亿元,已动建项目20个。各项公共服务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三次产业比例为第二产业22.25%、第三产业77.75%;全区生产总值247.88亿元,比增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47亿元,比增22.3%;商品销售额727.11亿元,比增25.02%;工业总产值134.55亿元,比增1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7.94亿元,比增1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93亿元,比增7.1%;财政总收入21.48亿元,比增15.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2.89亿元,比增20.9%;合同外资2.3亿美元,比增8.15%;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1.19亿美元,比增6.69%;出口总额12.21亿美元,比增65.17%;进口总额2.5亿美元,比增15.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21元/年,比增14.1%。具有台江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重点商圈持续繁荣,城市综合体效益逐步显现,海峡金融商务区万达广场开业一年来人气快速提升,年营业额超10亿元;万(象)宝(龙)、中亭街商圈年销售额分别达18亿元、100亿元;红星美凯龙、青年会1912、荣誉酒楼元洪店等一批高端商贸项目开业运营;全区限上商贸企业增至234家,限上商贸零售额占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较去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滨江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闽江游”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0万人次,比去年 翻一番。金融企业总部加速集聚,新引进交通银行福建省分行和兴业银行,全区拥有金融行业总部7个。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39家设计型企业入驻榕都318文化创意艺术街区,成立全省首个青年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海峡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正式开园,目前已有台湾正品网、台湾创龙科技、福州两岸经贸发展等40家企业正式签约入驻,总注册资金达5亿元,该基地正在加快构筑海峡两岸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先行先试的合作平台,努力打造国家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示范基地。充分利用“5·18”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9·8”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省民营企业产业项目洽谈会等平台,签约外资项目25项,总投资3.52亿美元,引进苏宁置业、王府井百货等一批重点知名企业。深入对接“三维”项目,在福州市与中央企业项目洽谈会上,中石化、宝钢德盛、华电集团等一批央企与我区初步达成了落户意向,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重点抓好旧屋区改造、内河整治、景观改造等方面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新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全面推行“和谐征迁工作法”,顺利启动轨道交通1号线达道站及轨道交通控制中心地块房屋征收;台五小、台六小教育预留地等地块进场实施征收,斗池路、二开关厂及琯后街等地块正抓紧办理征收前期手续。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进,红星苑一期、桂园怡景二期、鳌港苑三期等38.3万平方米保障房全面竣工;上海新苑完成工程量的68%,红星苑三期转入地面施工,福机新苑、新港苑正加快建设。拓宽、改造新透路、新兴路等5条支路和115条小街巷,城区路网进一步完善。完成109栋(处)建筑立面景观改造及11条主次干道1295面店牌店招整治。解放大桥—闽江大桥段江滨夜景进一步提升。区本级财政集中统筹用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支出达4.6亿元,比增29%。注重培育企业科技项目,今日特价、腾新食品等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国家和省级创新资金专项扶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群众科学素质普遍提高,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建成宁化小学,启动台一小、三十六中改扩建工程,完成6500平方米的校舍安全加固,光明小学、三十八中等15所学校达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新增红星苑幼儿园等6所公办幼儿园,实现每个街道拥有一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区文化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完成主体建设,区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文化馆。八角亭、文昌阁等文物保护单位完成修复工程。“激情广场大家唱”、闽剧票友会等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马江战鼓》等文艺节目荣获省音乐舞蹈节比赛一等奖。台江籍运动员在省、市比赛中摘得桂冠19个。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在全市率先启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药品零差价销售、社保卡“一卡通”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群众对社区卫生的满意率达92.9%。注重宣传引导,扎实推进“阳光计生行动”,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台江区计生局荣获“全国基层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荣誉称号。注重服务关怀,强化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在13个示范点全面铺开创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工作,全面强化统计数据质量管理。2011年全区人口出生2480人,出生率为8.31‰,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3.61,出生政策符合率为99.88%,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目标。就业渠道不断拓宽,新增城镇就业7154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92万元,帮助88人实现自主创业,带动就业220人,武夷绿洲社区、“两街”社区被评为全省首批充分就业星级社区。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前期工作,完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度参保任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全区环境质量情况良好,保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水平,全区工业企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率均达100%。打响内河综合整治攻坚战,实施达道河、光明港一支河、瀛洲河等8条内河改造提升,完成截污4646米,新砌驳岸567米,新增休闲步道4637米,内河水质得到改善。全面提升城区绿化档次和水平,完成长乐南路、曙光支路等城区主次干道7.8公里绿化改造工程,新增水岸华庭、一支河、达道河等河岸绿地44.3亩,全年新增绿地面积147亩,全区绿化覆盖率21.3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35平方米/人。积极创建环境保护各类宣传平台,全区“绿色社区”48个,创建率达65%以上;“绿色学校”32个,覆盖率达91.4%。全区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为61,优良率100%,东南区饮用水源达标率为100%,内河水质达标率为66.7%。创新社会矛盾调解机制,率先设立区人民调解中心和医患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等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全年共排查矛盾纠纷1071起,调解成功率达99.7%。深入开展领导大接访活动,严格按照“信访路线图”要求,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有效解决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专项整治行动,“台农”市场等重点场所得到有效整治,各项安全指标低于全市事故控制指标平均数。深化“平安台江”建设,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