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介绍:
仁化县地处南岭山脉南麓,位于广东省北部,是粤、湘、赣三省交接地,东接江西省崇义、大余县,北邻湖南省汝城县,南面紧邻韶关市区。县境东西长47.3千米,南北宽44千米,总面积222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70%,丘陵20%,小平原10%。辖10个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125个村(居),总人口24.47万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19.9℃,年平均降雨量1660.9毫米,无霜期308天。仁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极富人文之美。秦末汉初,南越王赵佗就在仁化北端隘口筑有“古秦城”。南朝齐年间(479-502),始建仁化县,距今1500多年。仁化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仁化暴动”打响粤北湘南暴动第一枪,受到中共六大和共产国际的关注,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经验;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留下过光辉的足迹,是红军长征征途的重要一站。仁化人杰地灵,历代杰出人物层出不穷,古代有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张九龄,当代有原云南省革委会主任、昆明军区第一政委、开国中将谭甫仁等。文化风情独特,民间舞龙舞狮、唱山歌、唱“月姐歌”等群众文化活跃,其中“月姐歌”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仁化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极富自然之美。境内有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丹霞山,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丹霞源水利风景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石塘古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峰寨,省内唯一的唐代古塔、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龙寺塔等;有唐、宋、明、清历代不同风格的14座宝塔,有中国“古塔之乡”的美誉。仁化物产丰饶、交通便利,极具后发之美。仁化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8.92%,是广东省重点林业生态县,素有广东省“毛竹之乡”、“白毛茶之乡”的美称。水力资源充沛,是全国首批农村初级电气化达标县。自然资源丰富,铅、锌等矿产资源蕴藏量大。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随着武深高速(仁化段)建成通车,我县形成一铁(赣韶铁路)、两高(韶赣高速、武深高速)、三国(G323、G106、G535)、四省(S246、S342、S244、S517)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锦江河与浈江河交汇后流入北江汇入珠江,是连接珠三角和内地的“桥头堡”。近年来,仁化县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中国摄影创作基地、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县域旅游经济竞争力十强县等荣誉称号。201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2.45亿元,增长3.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46亿元,增长5.8%;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8亿元。当前,仁化县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关于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部署,紧紧围绕“空间拓展、韶文化挖掘、产品提升”三大重点工作,以加快环丹旅游产业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发展全域旅游为重点,大力推进大丹霞旅游圈建设,并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实施“一三九”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活力、幸福”新仁化这一目标,主攻“生态经济、幸福民生、美丽乡村”三大重点领域,大力开展“全域旅游、产业共建、城镇提升、教育现代化、卫生创强、精准扶贫、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综合改革、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九大任务三年攻坚行动),唱响红色主旋律、打造绚美大丹霞、推动乡村大振兴,全面从严治党,为决胜全面小康、加快振兴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