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介绍:
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成立于1958年9月,前身为1957年1月成立的致公党广州市工作委员会,是中国致公党的第一个市级地方组织。历经十三届委员会,历任主委为伍觉天、李维纲、郭毅为、刘惠源、傅汉洵,现任主委为陈怡霓。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现有7个基层委员会、3个总支部、8个直属支部、46个支部、成员1040人;设有17个专门委员会。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的内部刊物有《广州致公》,并建有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网站、广州致公微信订阅号、广州致公APP。改革开放以来,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积极开展自身建设、参政议政、海外联谊、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有148位党员骨干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四员”。1989年至2017年2月,累计向广州市政协提交大会发言41份,提案140件(其中19件荣获市政协优秀提案奖,7件获市政协表扬提案奖,中共市委书记、市长督办提案各1件)。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累计捐款捐物已近700万元。近年来被致公党中央评为中国致公党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中国致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先进集体、中国致公党社会服务先进集体等。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发挥自身涉侨资源优势,深入开展有侨海特色的课题选题和调研。先后提交了《建议制定港口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海洋文化战略,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着力推进无水港建设,增强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区域辐射力》《以增持地区发展社会资本的高度,打造广州侨都品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建议建设广州华侨博物馆》《关于推进驻穗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在穗转化的建议》等一批提案。其中,《建议制定港口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被选为中共广州市委书记督办重点提案;《建议从战略高度调整我市招商引资思路与对策》由陈建华市长督办;《着力推进无水港建设,增强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区域辐射力》提案被评选为市领导重点督办提案和市政协优秀提案,为提升广州市无水港建设标准与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州华侨博物馆已由建议变为现实,并促成广州出台全国第一部地方性博物馆专项法规。《提升城市系统吸引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提案被选为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督办提案,由市人社局牵头、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办理,促成了广州市出台人才高地建设系列政策,效果显著。《关于推进驻穗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在穗转化的建议》提案被选为政协主席重点督办提案。致公党广州市委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指引,将海外联谊与公共外交实践相结合,在不断拓展海外联谊朋友圈的同时,着力推进特色品牌活动的创建。以美国著名商船“中国皇后号”首航广州230周年为契机,与市友协、市社科联联合召开了“中国皇后号”首航广州230周年纪念大会,促成了美国马萨诸塞州州长特使、国际贸易和投资厅厅长理查德﹒伊莱姆与陈建华市长签订了《广州市与波士顿市加强友好合作交流备忘录》,推动了广州与波士顿双边友好往来和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了广州华侨博物馆建设宣传和华侨物品征集工作,在古巴洪门民治党和全体党员支持下,为广州华侨博物馆征集了1000多件华侨物品和2000张资料,并举办了文物展,出版了文物图册,为推动侨务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华人文化论坛,邀请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美国阿罕布拉市市长沈时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周敏等作为主讲嘉宾,增进了海内外华人思想共识,推动了不同地域华人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举办了两届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经典案例评选活动,2017年第二届评选活动面向全球征集海外从事中医药事业、推动中医药进入海外主流社会、中医药研发文明互鉴、海外中医药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中药“老字号”国际化等方面的典型案例,评选出的12个经典案例将制作成多语种、多媒体产品在海内外主要媒体平台发布,让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好故事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该活动已成为我会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深度合作的一项自觉融入国家战略、在海外华人华侨中影响较大的品牌活动。社会服务工作方面,致公党广州市委响应号召,有针对性开展帮扶的工作重点通过资源的整合,成功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新丰助学“同心工程”、为期两年的“同心致福,大爱连州”系列帮扶活动,设立了三个“社区致公学校”和广州日报广爱慈善基金“致公党关注贫困儿童专项”,社会服务工作品牌化和可持续性得到加强。按照致公党中央统一安排,与广西崇左市结为结对帮扶组织,先后三次组织赴广西崇左地区开展调研考察活动,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成功举办了“大爱崇左·致公同行”结对帮扶活动暨签约和捐赠仪式,在教育、创业、就业、医疗,文化等方面开展了11个帮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