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介绍:
上海地方志编修,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今存最早志书为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的《云间志》,辑存大量古代上海史料。至清,各县均修有县志,乡镇里志编修亦很发达。民国时期,编纂志书总计252种,流传至今的有132种。其中,著名学者柳亚子主持编纂的《上海市通志稿》涉及25篇、1000多万文字;由学识渊博的浦东名人黄炎培主纂的《川沙县志》,是一部举世公认的名志。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编修地方志的优良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1960年2月,浦东县编纂县志。1961年起,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等以明清上海地区乡镇里志为基础,整理编印《上海史料丛编》22种。1981年,上海市史志研究会成立,指导修志业务。1986年8月,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成立,全面启动“一纲三目”的首轮新编地方志书编纂工作。及至2004年,形成包括一部10册、46卷,近1100万字的《上海通志》和由10部县志组成的《上海市县志系列丛刊》、12部区志组成的《上海市区志系列丛刊》、100多部专志组成的《上海市专志系列丛刊》,总字数1亿6千余万字。首轮志书的编纂是一次大规模的市情调查,客观系统地反映上海地情,承载着上海的过去。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关于“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的规定,2010年1月上海召开地方志工作会议, 正式全面启动第二轮新编地方志书编纂工作。第二轮上海修志,市级志书分两套,一为《上海市志(1978--2010)》,以专业、行业条线为纲,由总述、大事记、专业志、附录等共155个分志、卷组成(2016年调整为148部),断限1978年至2010年,聚焦上海改革开放33年辉煌史。二为上海市级专志,以企事业单位为对象,弥补市志按专业条线记述,无法多维度反映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弊端,选择能够代表或体现本行业、事业特点的大型企业集团和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医疗院所等事业单位,共包括65部大型企事业单位志(2016年调整为70部)。二轮区县志,因区县撤并等原因,上世纪90年代已陆续开始续修,共规划25部。整个上海二轮修志工作,计划2020年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