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更新时间:2020-07-10 11:53:22
本站推荐星级: ★★☆☆☆
以下图片是收录该网站时首页截图,因该网站后期发展无法及时了解,请大家访问时,自辩真伪,谨慎选择。

网站介绍: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东州,于1982年6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7年11月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19年8月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授予“自然保护地国家创新联盟成员单位”。保护区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4县,涉及10个乡(镇)42个行政村,8905户3.0万人,其中居住在区内的有25个村,2683户,1.2万余人,是黔东南境内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东经108°5'—108°24',北纬26°15'—26°32'。最高海拔2178.8米,最低海拔650米,东西横延约15公里,南北纵深约30公里。总面积473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6818公顷,缓冲区面积10314公顷,实验区面积20168公顷。有林地面积43586公顷,森林覆盖率92.34%,活立木总蓄积416万立方米。国有土地9048.7公顷,占19.1%,集体土地38251.3公顷,占80.9%。是以保护台湾杉(秃杉)等珍稀生物为主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旅游资源)、具有综合经营效益的中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是构成清水江和都柳江主要支流的发源地,属于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的气候特点。全年太阳总辐射值为3642.5~3726.3兆焦耳/平方米。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山麓年平均温度14~16℃,山腰11.7℃,山顶9.2℃。年降雨量一般在1300~1600毫米之间。水资源极为丰富,区内水资源总量为183731万立方米/年,其中地下水资源为37382万立方米/年。不仅对黔东南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环境改善及生态平衡的维持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对清水江、都柳江两江流域流量的补给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水资源的重要维持者,具有重要的生态维护功能。保护区地带性植被属中亚热带东部偏湿性常绿阔叶林,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350米以下是地带性常绿阔叶林;1350~1850米为多脉水青冈、水青冈、亮叶水青冈为主的高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850~2100米为山顶苔藓矮林;海拔2100米以上为杜鹃箭竹灌丛。保护区内生物资源丰富,已经鉴定的各类生物种类5158种,其中:动物2300种,高等植物2595种,大型真菌263种。列入国家Ⅰ、Ⅱ级保护的珍稀动植物共有63种,其中: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钟萼木、异形玉叶金花、台湾杉、水青树、马尾树等25种;动物有云豹、金钱豹、林麝、白颈长尾雉、鸳鸯、红腹锦鸡、大鲵、黑熊、穿山甲、猕猴、藏酋猴、大灵猫、凤头鹰、柳叶鸡(勺鸡)、褐耳鹰等38种。植物方面,省级重点保护的有21种,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74种,贵州新记录2属34种,雷公山特有种11种。动物方面,贵州新记录有203种,中国新记录有20种,有3个新属,170个新种,雷公山特有种166种。2008年以来,经科研监测累计发现植物新种4种,动植物新记录69种。保护区主要保护物种台湾杉,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种。是国内仅有的3个天然秃杉群落中分布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原生性最强的区域,是重要的天然台湾杉林研究基地。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原贵州省林业厅委托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管理的州直属正县级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资源林政、科技、发展规划和资金管理、人事劳资、规划建设、质量安全、法规、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信息中心、植物检疫站、共11个科(室、局),下设雷公山、方祥、西江、桃江、小丹江、交密6个管理站、1个国有林场(辖九十九和雷公山2个工区)、3个资源检查站(雷公山、小丹江、交密)。人员定编90人。现有在岗事业人员67人,退休人员66人。在岗人员中,林业工程应用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27人,助理工程师17人,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占职工总数的76.12%。2006年经黔东南州委批准,成立中共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组,局党组下设机关党委,有10个基层党支部71名党员。 保护区现有瞭望台4座,气象观测站4座,水文站1座,生态定位监测点2个,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带25公里,监测样地30个。保护区实行无纸化办公,建有局网站、公文办理系统,并建成了集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林区管理智慧系统、野外巡护系统、生态教育系统、生态监测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六个系统为一体的雷公山森林资源管理智慧系统,不断推进智慧雷公山建设。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始终依法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资源保护、林业执法、社区共管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科研工作成绩斐然。1989年出版了《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2007年出版了《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雷公山景观昆虫》,2019年出版了《雷公山秃杉研究》等学术专著。2012年被省林业厅、省教育厅、团省委授予“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015年被贵州省科技厅授予“贵州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荣登首届“中国最美森林”榜单,2019年11月被中国林学会授予“第二批全国自然教育学校‘基地’”。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是镶嵌在贵州高原上的一颗绿色明珠,生物资源丰富,是研究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台湾杉天然群落等的理想基地。同时有绚丽多彩的山水自然风光、浓郁的苗侗民族风情,极具生态旅游开发潜力,是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考与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宝地,深受中外专家学者和游客的青睐。

网站域名: lgsbhq.qdn.gov.cn

网站标签: 贵州 雷公山 管理

站长QQ号: 无

站长邮箱:webmaster#qdn.gov.cn

友情提示(请将#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