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更新时间:2020-02-18 13:24:03
本站推荐星级: ★★☆☆☆
以下图片是收录该网站时首页截图,因该网站后期发展无法及时了解,请大家访问时,自辩真伪,谨慎选择。

网站介绍:

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七县市结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全国移民大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河南省首批扩权县。全县总面积2820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街道),499个村(社区)、67万人。淅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春秋时为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文化发祥地,境内已出土文物8万多件,其中一级文物54件,荆紫关明清古建筑群、千年古刹香严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孕育了商圣范蠡、史学家范晔、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淅川资源丰富。境内河流467条,丹江、鹳河、淇河、滔河、刁河五大河流纵贯全境。县内已发现矿藏42种,虎睛石、松香黄大理石、钒土等储量丰富。淅川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湖、中线工程渠首、千年古刹香严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荆紫关等各具特色,是河南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八条旅游热线之一。淅川是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水库位于丹江、汉江交汇处,跨豫、鄂两省,其最开阔处在淅川境内,形成长30多公里、宽20多公里的水面,被誉为“小太平洋”。淅川有2616平方公里在水源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2.8%。上世纪50年代,丹江水库建设,淹没淅川土地362平方公里(占总淹没面积的48%),淅川老县城、14个集镇及大批基础设施被淹,各项淹没实物指标直接损失7.4亿元(时价)。淅川数万名干部群众参加建设,49人为兴建大坝献出生命,98人受伤致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淅川新增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占新增淹没总面积的47.6%),3个集镇、36家工矿企业及大批基础设施也将被淹,各项淹没指标占库区两省六县市总淹没指标的一半,静态损失约90亿元。目前丹江水库库容为290.5亿立方米,其中,淅川境内137.7亿立方米, 占总库容的4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总干渠渠首位于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干渠全长1432公里,其中,淅川境内长14.4公里。淅川是全国移民大县。移民搬迁从1958年修建丹江口水库开始,至1978年基本结束,历时20年,先后动迁20.2万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淅川动迁16.5万人(其中外迁14.6万人,涉及南阳、平顶山等6个地市24个县市区108个安置点;内安1.9万人,涉及7个乡镇56个安置点),是河南省唯一的移民迁出县和第三安置大县。我们坚持把移民迁安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全党动员、全力以赴,克难攻坚、顽强拼搏,自2009年8月试点移民启动以来,共组织移民对接近2000次、行程数10万公里,投入人力110多万人次、出动车辆10多万车次、维修道路284公里、架设供电线路3753千米、开展医疗服务2.6万人次,有10名同志在移民一线以身殉职,淅川干部群众用汗水、泪水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移民壮歌,实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铸就了“忠诚奉献、大爱报国”的淅川移民精神,受到李克强总理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多次被国调办和省市党委、政府表彰、奖励、记功。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为中线工程通水和移民工作点赞。2015年4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莅淅视察,对我县的水质保护工作和广大干部群众为工程建设作出的奉献给予充分肯定。近年来,我们服从服务南水北调大局,围绕建设水清民富县强美丽淅川,以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为载体,强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创新活县”四大战略,突出抓好生态产业、旅游开发、工业经济、城乡建设、脱贫攻坚五个重点,全面加快经济社会转型,推动淅川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中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国先进县和示范县”、“全国试点移民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小水电农村电气化县”等荣誉。2018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2381万元,增长8.3%,占年初预算92180万元的100.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0479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5.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增长17.8%;非税收入完成31902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4.5%,下降6.1%。2018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级转移支付后,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02467万元。

网站域名: www.xichuan.gov.cn

网站标签: 河南 南阳 淅川

站长QQ号: 无

站长邮箱:webmaster#xichuan.gov.cn

友情提示(请将#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