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介绍: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偏西,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建制市,辖四县二市四区,城区现有人口规模72万人,建成区面积53Km2,区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一座以能源、原材料为主体,以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化工为主导的新兴工业城市。平顶山市因煤而立、因煤而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工矿城市格局已适应不了大城市的发展需要。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平顶山要建设大城市、发展大工业的总体要求和纳入中原城市群的战略部署。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集思广益,严密论证,科学决策,果断提出了平顶山优化东区功能、改善老区环境、发展西部新区的城市发展思路,对城市的发展及功能定位是:东区为二、三类工业区,老区为商业服务区,西部新区为行政、文教、高新产业及居住旅游区。发展西部新区是平顶山市拉大城市框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平顶山市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吸引力,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也是平顶山市实施二次创业,打造经济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现代化工业新城的重大举措。平顶山市新城区的规划勾画了一条东南西北走向的历史文化和生态发展轴线。新老城区之间通过生态园这条生态廊道相连。新城区的规划范围是北至漯宝铁路,东至姚孟电厂,西至毛营军铁专用线,南至水库,规划共分三个阶段:起步区1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新城区的规划形态是带状,交通流量主要是东西方向,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距离10公里,通过6条城市道路和规划的轻轨交通相互联系,十分钟即可到达。向西通过2条公路和郑石(郑州至石人山)高速公路与鲁山县和宝丰县相接,北部的漯平洛高速公路出入口在新区起步区东部2公里处,通过此入口向东南20公里处即可接许平南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快捷顺畅的交通联系对新城区的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新城区起步区北依香山,湛河、漯宝铁路、漯平洛高速公路在北面穿过,白龟山水库西干渠纵贯南北。规划区内有坡度较缓的丘陵分布和近70平方公里的水库面积,自然资源丰富,为新城区的生态景观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新城区的规划引入生态城市、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等先进理念,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意愿。同时规划一改过去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模式,采取组团开发的概念,把城市结构分为行政办公区、教育科研区、居住商贸区、高新产业区等若干组团,从而为平顶山市远景建设制定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教育科研文化区位于新城区北部和起步区东部的锅底山一带。锅底山是平顶山师专新校区所在地,占地2000余亩,这里景色秀美,水库景色尽收眼底,是教书育人的理想用地。纬四路南侧从东至西分别为:平顶山市工业学校、平顶山工学院、平顶山卫校、平顶山金世纪高级中学,与纬四路北侧的文化居住用地一起构成新城区的教育文化景观轴线。目前,平顶山工学院、平顶山师专和金世纪高级中学的建设都已初具规模,教育产业的发展对周边的文化、居住用地的开发利用必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区位于主干道纬一路以北,该区域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势,依山就势,将办公、商业旅馆、居住、文娱、社交游憩等功能组织在一起,塑造出功能齐全,交通便利,生态优美且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空间。作为新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市政大厦现已投入使用。市政大厦位于湖滨生态公园北部,背靠景色优美的中心公园,前面通过开阔庄重的中心文化公园和湖滨生态公园与水面相连,该区域以其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市政大厦的主导带动作用构成新城区的核心区域。核心区的建设是带动新区发展的又一切实举措。居住区主要沿滨水地带布局。规划的一类居住用地主要结合地势兴建阶梯式山地住宅,使每一户都有较好的视觉效果,达到推窗见水的视觉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