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介绍:
零陵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是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文史记载,大约五千年前,零陵属炎帝势力范围,原始社会末期,属三苗国的江南地。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记》载:舜“南巡狞,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零陵之名始见为典籍,迄今是全国36个最古老的地区名之一。夏禹时为荆州之域,春秋时属楚国南境,秦时划归长沙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始置零陵郡,东汉光武帝年间(公元25~55年),将零陵郡治移至泉陵(今市零陵区)。自北,泉陵成为至今设郡置府(州)的所在地。隋开皇九年,废零陵郡,置永州。永州,一谓因水而名,柳宗元《湘口馆记》以潇湘二水于此汇合,合“二水”二字为“永”(《元和郡县志》);二谓以山为名,城西南百里,“有永山永水之出州”(《方舆胜览》)。此后,永州零陵一直为唐、宋、元、明、清历代五朝的郡、道、路、府、州治所。新中国成立后,设立零陵专署。一九五二年十一月撤销零陵专区后,归属湘南行政区。一九六二年十月恢复零陵专署。一九九五年十一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零陵地区建立地级永州市,现辖零陵、冷水滩两个市区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江永、江华、宁远、兰山、新田九个县。零陵地处北纬24°39′至26°51′,东经111°06′至111゜21之间,南北相距最长245公里,东西相间最宽144公里。其地势是西南部较高,东北及中部较低,境内都庞岭、越城岭屏障于西北;萌渚岭、九嶷山雄踞于东南,阳明山、紫金山拦腰穿插于东西,将全市分成南北两大块—零祁、宁道两大盆地。即形成三山围夹两盆地,呈现向东倾斜的“山”字形地貌总轮廓。零陵所处地理位置属温、热带线合部,加之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亚热带气温条件,既具温光丰富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又有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全年平均气温在17.6゜C—18.6゜之间,无霜期年均285—311天,年降雨量1290—1900毫米,南部六县有“天然大棚”之称。经济区位优厚。永州发展市场经济的区位优势尤为明显,自古有“楚南门户”之称,属军事要塞,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现时是湖南唯一与两广接壤的地区,市区到广州仅400多以里,南辨县距广州仅300多公里,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是内地直达两广、两南的重要通道。城区距零陵机场7公里,距湘桂铁路永州站18公里,距衡阳156公里,207、322国道,高等级永连公路和衡昆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洛湛铁路、二广高速公路建成后也将贯穿全境。公路运输至广州、深圳可当天往返,至广西北海口岸只需7小时;湘江、潇水流过境内,水路可由湘江水运直下洞庭,通江达海,潇水市区以内300吨级航道改造和潇湘客运码头及司马塘码头改建已列入规划。零陵资源丰富,盛产稻谷、红薯、黄豆、油茶等。可供开发利用的水利资源超过13.5万千瓦。零陵矿产资源丰富,有锰、钻、金和煤、石灰石等。其中锰矿储量达1400万吨,是湖南省的重点产锰区,宝山钢铁厂的原料基地。零陵区已发现的矿产18种(24亚种)(附表2),其中有色金属矿产7种,黑色金属矿产2种,非金属矿产7种,能源矿产2种,水气矿产2种。锰为优势矿产,建筑用石材、砂砾、粘土为主要矿产。三次产业结构由26.4:32.3:41.3调整为20:47.2 :32.8,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我区先后两次被评为“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区)”。相继引进了东湘锰业、鑫城锰业、荣华锰业、瑞翔动力等骨干企业,锰产业向精深加工推进,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关停污染大、能耗高的企业26家,全面完成省定节能减排任务。优质稻、生猪、异蛇、无公害疏菜、竹木、油茶等特色农业不断壮大,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到39.9%。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家,餐餐米业、亮达米业、隆安米业被评为全国放心粮油示范企业,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增加15个,“柳宗元牌”异蛇酒获得中国驰名商标。零陵被评为“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县(区)”、“国家产粮大县(区)”、“生猪调出大县(区)”和“国家油茶产业县(区)”。城乡消费持续旺盛,商贸物流、新型业态、房地产等较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异军突起。柳宗元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3A景区,东山怀素景区、周家大院、萍岛生态文化园等景区建设加速推进。洛湛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零陵不通火车的历史;邵永高速建成通车,永蓝高速即将建成;国道207、322零陵段改线工程加快推进,零陵湘南交通枢纽地位初步显现。城乡规划加强。五年投入1100万元,完成了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区五大片区控制性详规和重要景点景区规划,控规覆盖率达95%。古城得到较好保护。加强对“两山”(东山、西山)、“两水”(潇水、湘江)古城核心区的保护,完成愚溪清淤和张浚故居等古迹修复,加快柳子街风貌整治,古城的历史文脉得到较好传承。加快路网建设,阳明大道、永州大道、芝山大道、湘江东路、萍阳路、潇湘大道和潇水路、黄古山路、萍洲大道“六纵三横”道路网络骨架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