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

更新时间: 2021-08-28 11:36:29 站长百科


识字图片
[shí]

识:shí,zhì。是现代简化字,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从讠、从只。只言便知是识之范式。
本义:知道,认得,能辨别。
繁体字“识”:《说文解字》:“常也。一曰知也。从言、戠声。”。具有标志的戈是戠之范式。言、戠两范式叠加。知标志而能分辨说出为“识”之范式。
识:shí。
本义:知道,认得,能辨别。如:《诗·大雅·瞻卬》:“君子是识。”。又如:识辨、识破、。
衍义:引申指“所知道的道理”。如:知识、常识。
衍义:引申指“辨别是非的能力”。如:见识、远见卓识。
衍义:又用作姓
识:zhì。
衍义:引申指“记住”。如:博闻强识。
衍义:引申指“标志,记号”。
现在统一规范简化为“识”。


基本字义
识,繁体作“识”,字从言从戠,戠亦声。“戠”本指方阵操演,引申为“(团体操)图形及其变换”。 “言”与“戠”联起来表示“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形状和细节”。本义:区别、辨别图形或事物形状,并用语言描述之。
shí
1.知道,认得,能辨别,~字
2.知识,所知道的道理:常~
3.见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卓~
zhì
1.记住,博闻强~
2.标志,记号,款~

详细释义
◎ 识
识 shí
〈动〉
(1) (形声。从言。戠( zhí)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2) 同本义 [know;realize;be aware]
识,知也。——《说文》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卬》。笺:“知也。”
(3) 又如:识味(知味);识空便(知趣;识相);识道(知圣道);识义(知义理)
(4) 认识 [know;recognize]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5) 又如:识路(认识道路);相识(彼此认识);识丁(认识字);识认(认识)
(6) 赏识 [recognize the worth of;appreciate]
(7) 又如:识鉴(赏识鉴别);识遇(赏识知遇)
(8) 感觉;识别;辨别 [distinguish]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识真(识别真相);识理(辨认和理解)
(10) 见识;知识 [knowledge]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 刘开《问说》
(11) 又如:常识;才识(才能和见识);胆识;才益多者其识远;识略(见识与谋略)
(12) 佛教用语。思维、认识、判断等精神活动的主体 [sense]。如:识神(心识,心灵)
(13) 相知的朋友 [bosom friend]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唐· 刘禹锡《元日感怀》
(14) 思想或意识 [thought]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 颜延年《五君咏》
(15) 又如:识想(思想;意念)
(16) 姓
(17) 通“适”。刚才 [just now]
识见不谷而趋。(刚才看见我却很快躲开了。)——《左传·成公十六年》
(18 另见 zhì
◎ 识
识 zhì
(1) 旗帜。后作“帜” [flag]
(2) 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raised words on a bell]
(3) 通“帜”。标记 [mark;sign]
(4) 又如:标识(标志)
(5) 加上标记。后作“志” [put a mark]
(6) 又如:识别(加上标记使有区别)
(7) 通“志”。记住 [remember]
默而识之。——《论语·述而》
(8) 又如:识念(记忆);博闻强识
(9) 另见 shí


识字在开头的识组词
识变
识得
识达
识穿
识才
识别
识体
识锁
识熟
识视
识事
识味
识有
识宇
识却
识字
识大体
识微见远
识时务者为俊杰


识字在中间的识组词
不识窍
不识时
目不识丁
模式识别


识字在结尾的识组词
诠识
身识
沈识
题识
天识
熟识
默识
目识
无意识
末学陋识


识字相关成语
识变从宜
识时通变
有眼不识泰山
一字不识
不打不相识
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识字的相关造句

小明说谎天衣无缝,就连妈妈也识不破。

在这事实发生以前,以我的浅见寡识,是万万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