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
更新时间: 2020-07-06 11:51:47 站长百科

基本解释
1. 器物 :器~。
2. 备有 :~备。~有。别~只眼(形容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3. 备,办 :~呈。~结。~名。~领。敬~菲酌。
4. 古同“俱”,都,完全。
5. 量词,用于某些器物和棺材、尸体 :座钟一~。一~男尸。
相关词汇
独具匠心
[ dú jù jiàng xīn ]
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别具匠心
[ bié jù jiàng xīn ]
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用具
[ yòng jù ]
供人使用的器具、工具
具体而微
[ jù tǐ ér wēi ]
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具体
[ jù tǐ ]
不抽象,不笼统,细节很明确
才具
[ cái jù ]
才能。《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 宋 叶适 《舒彦升墓志铭》:“贪吏横聚敛,而世以为有才具。” 茅盾 《子夜》五:“ 屠维岳 的才具,是看得准的,所不能无过虑者,是这位青年人的思想。”
具备
[ jù bèi ]
1.具有,拥有,有 2.一切完备;齐备
别具手眼
[ bié jù shǒu yǎn ]
指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
工具
[ gōng jù ]
1.原指工作时所需用的器具 2.后引申为为达到、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
先悉必具
[ xiān xī bì jù ]
纤悉:细微详尽。细微详尽,全都载明。
别具肺肠
[ bié jù fèi cháng ]
比喻人动机不良,故意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的奇特的主张。
别具心肠
[ bié jù xīn cháng ]
指另有打算和企图。
众目具瞻
[ zhòng mù jù zhān ]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同“众目共睹”。
百务具举
[ bǎi wù jù jǔ ]
各种事务全都兴办。 《明史·沐英传》:“ 英 沉毅寡言笑,好賢禮士,撫卒伍有恩……在 滇 ,百務具舉。”
形具神生
[ xíng jù shén shēng ]
形:形体;神:精神。人的形体具备,精神随之产生。
别具只眼
[ bié jù zhī yǎn ]
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比喻有独到的见解。
百废具举
[ bǎi fèi jù jǔ ]
指许多被废置的事业都等着兴办。同“百废俱举”。
百福具臻
[ bǎi fú jù zhēn ]
形容各种福运一齐来到。
内具
[ nèi jù ]
1.指妇女日常应用的佩巾、丝絮和针线袋之类物品。 2.男子的生殖器。
独具只眼
[ dú jù zhī yǎn ]
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形容眼光敏锐,能看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
百废具兴
[ bǎi fèi jù xīng ]
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具在
[ jù zài ]
全部存在。鲁迅 《热风·题记》:“记得当时的《新青年》是正在四面受敌之中,我所对付的不过一小部分;其他大事,则本志具在,无须我多言。”如:事实具在,不容狡辩。
赛具
[ sài jù ]
祭祀用的酒肴与食器。
张具
[ zhāng jù ]
即帐具。张,通“ 帐 ”。
具服
[ jù fú ]
1.完全服罪。《汉书·赵广汉传》:“ 长安 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 广汉 使吏捕治,具服。”《新唐书·第五琦传》:“会有告 琦 纳金者,遣御史驰桉, 琦 辞曰:‘位宰相,可自持金邪?若付受有状,请归罪有司。’御史不晓,以为具服,狱上之,遂长流 夷州 。” 2.朝服。《新唐书·车服志》:“具服者,五品以上陪祭、朝饗、拜表、大事之服也,亦曰朝服。”
具位
[ jù wèi ]
1.具瞻之位。指三公宰相。语本《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 宣德皇后 敬问具位。”参见“ 具瞻 ”。 2.徒居官位,充数。《新唐书·苏味道传》:“然其为相,特具位,未尝有所发明,脂韦自营而已。”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臺諫之臣,默默具位而不敢言事,至於规避百为,不敢居是职事。”《辽史·逆臣传中·萧革》:“ 革 怙宠专权,同僚具位而已。” 3. 唐 宋 以后,官吏在奏疏、函牍或其他应酬文字上,常把应写明的官职爵位写作“具位”,表示谦敬。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月日,具位某,再拜上书於昭文相公阁下。” 宋 苏轼 《祭大觉禅师文》:“维年月日,具位 苏軾 ,谨以香茶蔬果,致奠故 大觉禪师 器之 之灵。” 宋 王安石 《上时政疏》:“年月日,具位臣某,昧死再拜上疏尊号皇帝陛下。”
什具
[ shí jù ]
1.各种日用器具。 2.指各种工具。
具剑
[ jù jiàn ]
用玉装饰的剑。
百废具作
[ bǎi fèi jù zuò ]
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 同“百废俱兴”。
匠心独具
[ jiàng xīn dú jù ]
工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大具
[ dà jù ]
1.重要的器具。 2.指重要的器官。
具叙
[ jù xù ]
详述,备述。
案具
[ àn jù ]
指据以定案或定罪的文字材料。《宋史·吴育传》:“ 杨仪 尝为三司判官,近自御史臺移劾都亭驛,械缚过市,人人不测为何等大狱。及闻案具,乃止请求常事。”
校具
[ xiào jù ]
装饰的物品。
产具
[ chǎn jù ]
指孕身。 《晋书·后妃传上·惠贾皇后》:“初,后诈有身,内稾物为产具。”
出具
[ chū jù ]
谓以某种名义开出某种证件。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 乾隆 元年,经侍郎 励宗万 奏请,嗣后学习期满人员,令该堂官出具考语,分三等引见。” 蒯世勋 《上海英美租界在太平天国时代》:“三国代表并未将原意致达,仅交出中立宣言一件,并由 威妥玛 传语,令其亦出具文告。”《十月》1984年第1期:“学校那方面没有问题,保证会出具在校的证明。”
具草
[ jù cǎo ]
拟稿;起草。
具白
[ jù bái ]
备述;详细说明。
具装
[ jù zhuāng ]
1.马的铠甲。 2.借指骑兵。 3.治装,备办行装。
具带
[ jù dài ]
匈奴 饰金的腰带。
具名
[ jù míng ]
在文件、文本上签署姓名
马具
[ mǎ jù ]
在马身上配备的器具、物品,如马鞍子、马蹬等,供骑马用
道具
[ dào jù ]
演出戏剧或拍摄电影时所用的器物
自具
[ zì jù ]
自备;为事物本身所具有。
考具
[ kǎo jù ]
科考时必备的用具。
炊具
[ chuī jù ]
做饭用的器具、器皿
文具
[ wén jù ]
1.谓空有条文。 2.指条文。 3.梳妆匣子。又称奁具。小巧精致,用以放置梳妆用具、金银珠宝、首饰等。 4.指笔墨纸砚等用于作书画诗文和学习的物品。
具自陈道
[ jù zì chén dào ]
自己详尽地述说。
别具慧眼
[ bié jù huì yǎn ]
慧:聪明,有才智。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具具
[ jù jù ]
谓具备所有条件。
齎具
[ jī jù ]
携带的用具。《新唐书·裴坦传》:“ 坦 性简俭,子娶 杨收 女,齎具多饰金玉。 坦 命撤去,曰:‘乱我家法。’世清其概。”
馌具
[ yè jù ]
往田里送饭用的餐具。
颇具
[ pō jù ]
很有……的意思。
钓具
[ diào jù ]
钓鱼用的各种器具
赌具
[ dǔ jù ]
赌博的工具、器材或设备
识具
[ shí jù ]
见识。
装具
[ zhuāng jù ]
部队的战勤装备物资和器具
被具
[ bèi jù ]
服用的器物。
薄具
[ bó jù ]
不丰盛的肴馔。多用为谦辞。
营具
[ yíng jù ]
军营中的用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中国人民志愿军八年来抗美援朝工作报告》:“各部队都自觉而严格地按照交接规定把营房、营具和大量物资和成套的医院设备无偿地移交给我们的亲密的战友-- 朝鲜 人民军。”《解放军报》1974.12.9:“课余时间修营具。”
笑具
[ xiào jù ]
笑柄,笑料。 亦指取笑、嘲弄的对象。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 青州 王大夫 尝守 舒 丹 二州,为诗极鄙俚,每投献当路,得之者留以为笑具。”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越情·不校侮嫚》:“ 景融 大怒曰:‘家兄为三辅刺史,今乃成天下笑具。’”《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到了 天顺 六年, 鲜于同 五十七岁,鬢髮都苍然了,兀自挤在后生家队里,谈文讲艺,娓娓不倦。那些后生见了他,或以为怪物,望而避之;或以为笑具,就而戏之。”
礧具
[ léi jù ]
古长剑名。 木柄上有蓓蕾形玉饰等,故称。
画具
[ huà jù ]
绘画用的工具。如画笔、画板、画架等。
猎具
[ liè jù ]
打猎的用具
火具
[ huǒ jù ]
1.火攻的武器。 2.救火的工具。
游具
[ yóu jù ]
供游戏娱乐用的器具。如棋子、棋枰、骰子之类。
机具
[ jī jù ]
机械和工具的统称。
干具
[ gàn jù ]
谓才能器局。
寒具
[ hán jù ]
1.一种油炸的面食。 2.御寒的衣物。
匳具
[ lián jù ]
盛梳妆用品的盒子。 许地山 《命命鸟》:“她的奁具就放在窗边。”
具美
[ jù měi ]
完美;皆美。
具眼
[ jù yǎn ]
1.谓有识别事物的眼力。 2.指有眼力的人。
具物
[ jù wù ]
1.万物。 2.谓所备祭品。指酒牲食具等祭物。
具案
[ jù àn ]
备办公文。
具有
[ jù yǒu ]
1.拥有[财产、附属物、属性或其他附属的特征等] 2.拥有,保有
具摺
[ jù zhé ]
备拟奏摺。 《清史稿·世宗纪》:“敕科道官每日一人具摺奏事。”
具僚
[ jù liáo ]
1.亦作“具寮”。官员;百官。 2.特指一般官吏。
具修
[ jù xiū ]
1.谓供置众物和打扫。《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脩。” 郑玄 注:“具所当共,脩扫除粪洒。” 贾公彦 疏:“使百官供祭祀之具及脩之扫除也。” 2.齐备,完备。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必待天爵具脩,人纪咸事,然后沿才授职。”
兵具
[ bīng jù ]
谓军器,兵器。
书具
[ shū jù ]
1.[writing materials;stationary] 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 2.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 宋. 王安石《伤仲永》
严具
[ yán jù ]
即妆具。盛梳妆用品的器具。避 汉明帝 刘庄 讳改。
鲙具
[ kuài jù ]
指烹调用具。
阳具
[ yáng jù ]
男性生殖器。 《东周列国志》第一○四回:“ 吕不韦 以桐木为车轮,使 嫪毐 以其阳具穿于桐轮之中,轮转而具不伤,市人皆掩口大笑。”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梨花》:“﹝ 介夫 ﹞见一女子出船边,立而溺,虽隔两船,而月光朗映,阳具仿佛甚伟。审諦女子,则 梨花 也,心窃异之。”
钻具
[ zuàn jù ]
1.凿洞、钻孔等与之有关使用的工具 2.为专门目的而配备的装备、仪器和机械。如 3.钻塔及为钻孔和日后抽油所必要的机房和其它的全套设备 4.油井架 5.为其他类钻孔(如打桩,打井)用的类似的装置
量具
[ liàng jù ]
实物量具的简称,它是一种在使用时具有固定形态、用以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量值的器具。
遣具
[ qiǎn jù ]
指嫁妆。
选具
[ xuǎn jù ]
齐全;齐备。
行具
[ xíng jù ]
1.出行的用具。 2.具备高尚的德行。
胎具
[ tāi jù ]
1.也叫胎模。制造土模、砂型或某些产品时所依据的模型。 2.也叫胎模。按产品规格、形状制造的模具。
绞具
[ jiǎo jù ]
各种拖拉用的工具
祠具
[ cí jù ]
祭祀时所用的器具。或称祠器。
田具
[ tián jù ]
1.狩猎用具。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夏水》:“ 鲁昭公 三年, 郑伯 如 楚 , 子产 备田具,以田 江 南之 梦 。” 2.农具。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八:“有一耕夫来就主人饭,襏襫荷田具。”《元史·成宗纪二》:“丙申,徙 襄阳 屯田 合剌鲁 军于 南阳 ,户受田百五十亩,给种、牛、田具。”
玉具
[ yù jù ]
“ 玉具剑 ”的省称。
牢具
[ láo jù ]
1.古代遣奠时所用的经包裹的牲牢之体。 2.监狱用具。
烟具
[ yān jù ]
抽大烟用的一套物品
戒具
[ jiè jù ]
古代祭祀、朝觐、会同、应接宾客等事应备的陈设器具。
帆具
[ fān jù ]
船上用的,尤其是用来操纵帆或支持桅杆或帆桁的绳索和链条
寝具
[ qǐn jù ]
睡觉用的东西。
守具
[ shǒu jù ]
守卫用的战具。 《吕氏春秋·听言》:“曰某国饥,其城郭庳,其守具寡,可袭而非之,则不非之,乃不知类矣。” 宋 叶适 《开禧二年上宁宗皇帝札子》二:“昔 宇文粹中 论京城守具, 白时中 自谓事非经歷则不知,而况两阵决机有大於此乎?”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高斗枢》:“ 斗枢 至,建飞楼四十,大修守具。”
填具
[ tián jù ]
填写具呈。《新华月报》1950年第8期:“凡拟进行某项发掘工作(指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的发掘)之团体,应依下列各项,填具表格,备文呈请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批准。”
1. 器物 :器~。
2. 备有 :~备。~有。别~只眼(形容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3. 备,办 :~呈。~结。~名。~领。敬~菲酌。
4. 古同“俱”,都,完全。
5. 量词,用于某些器物和棺材、尸体 :座钟一~。一~男尸。
相关词汇
独具匠心
[ dú jù jiàng xīn ]
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别具匠心
[ bié jù jiàng xīn ]
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用具
[ yòng jù ]
供人使用的器具、工具
具体而微
[ jù tǐ ér wēi ]
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具体
[ jù tǐ ]
不抽象,不笼统,细节很明确
才具
[ cái jù ]
才能。《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 宋 叶适 《舒彦升墓志铭》:“贪吏横聚敛,而世以为有才具。” 茅盾 《子夜》五:“ 屠维岳 的才具,是看得准的,所不能无过虑者,是这位青年人的思想。”
具备
[ jù bèi ]
1.具有,拥有,有 2.一切完备;齐备
别具手眼
[ bié jù shǒu yǎn ]
指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
工具
[ gōng jù ]
1.原指工作时所需用的器具 2.后引申为为达到、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
先悉必具
[ xiān xī bì jù ]
纤悉:细微详尽。细微详尽,全都载明。
别具肺肠
[ bié jù fèi cháng ]
比喻人动机不良,故意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的奇特的主张。
别具心肠
[ bié jù xīn cháng ]
指另有打算和企图。
众目具瞻
[ zhòng mù jù zhān ]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同“众目共睹”。
百务具举
[ bǎi wù jù jǔ ]
各种事务全都兴办。 《明史·沐英传》:“ 英 沉毅寡言笑,好賢禮士,撫卒伍有恩……在 滇 ,百務具舉。”
形具神生
[ xíng jù shén shēng ]
形:形体;神:精神。人的形体具备,精神随之产生。
别具只眼
[ bié jù zhī yǎn ]
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比喻有独到的见解。
百废具举
[ bǎi fèi jù jǔ ]
指许多被废置的事业都等着兴办。同“百废俱举”。
百福具臻
[ bǎi fú jù zhēn ]
形容各种福运一齐来到。
内具
[ nèi jù ]
1.指妇女日常应用的佩巾、丝絮和针线袋之类物品。 2.男子的生殖器。
独具只眼
[ dú jù zhī yǎn ]
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形容眼光敏锐,能看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
百废具兴
[ bǎi fèi jù xīng ]
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具在
[ jù zài ]
全部存在。鲁迅 《热风·题记》:“记得当时的《新青年》是正在四面受敌之中,我所对付的不过一小部分;其他大事,则本志具在,无须我多言。”如:事实具在,不容狡辩。
赛具
[ sài jù ]
祭祀用的酒肴与食器。
张具
[ zhāng jù ]
即帐具。张,通“ 帐 ”。
具服
[ jù fú ]
1.完全服罪。《汉书·赵广汉传》:“ 长安 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 广汉 使吏捕治,具服。”《新唐书·第五琦传》:“会有告 琦 纳金者,遣御史驰桉, 琦 辞曰:‘位宰相,可自持金邪?若付受有状,请归罪有司。’御史不晓,以为具服,狱上之,遂长流 夷州 。” 2.朝服。《新唐书·车服志》:“具服者,五品以上陪祭、朝饗、拜表、大事之服也,亦曰朝服。”
具位
[ jù wèi ]
1.具瞻之位。指三公宰相。语本《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 宣德皇后 敬问具位。”参见“ 具瞻 ”。 2.徒居官位,充数。《新唐书·苏味道传》:“然其为相,特具位,未尝有所发明,脂韦自营而已。”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臺諫之臣,默默具位而不敢言事,至於规避百为,不敢居是职事。”《辽史·逆臣传中·萧革》:“ 革 怙宠专权,同僚具位而已。” 3. 唐 宋 以后,官吏在奏疏、函牍或其他应酬文字上,常把应写明的官职爵位写作“具位”,表示谦敬。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月日,具位某,再拜上书於昭文相公阁下。” 宋 苏轼 《祭大觉禅师文》:“维年月日,具位 苏軾 ,谨以香茶蔬果,致奠故 大觉禪师 器之 之灵。” 宋 王安石 《上时政疏》:“年月日,具位臣某,昧死再拜上疏尊号皇帝陛下。”
什具
[ shí jù ]
1.各种日用器具。 2.指各种工具。
具剑
[ jù jiàn ]
用玉装饰的剑。
百废具作
[ bǎi fèi jù zuò ]
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 同“百废俱兴”。
匠心独具
[ jiàng xīn dú jù ]
工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大具
[ dà jù ]
1.重要的器具。 2.指重要的器官。
具叙
[ jù xù ]
详述,备述。
案具
[ àn jù ]
指据以定案或定罪的文字材料。《宋史·吴育传》:“ 杨仪 尝为三司判官,近自御史臺移劾都亭驛,械缚过市,人人不测为何等大狱。及闻案具,乃止请求常事。”
校具
[ xiào jù ]
装饰的物品。
产具
[ chǎn jù ]
指孕身。 《晋书·后妃传上·惠贾皇后》:“初,后诈有身,内稾物为产具。”
出具
[ chū jù ]
谓以某种名义开出某种证件。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 乾隆 元年,经侍郎 励宗万 奏请,嗣后学习期满人员,令该堂官出具考语,分三等引见。” 蒯世勋 《上海英美租界在太平天国时代》:“三国代表并未将原意致达,仅交出中立宣言一件,并由 威妥玛 传语,令其亦出具文告。”《十月》1984年第1期:“学校那方面没有问题,保证会出具在校的证明。”
具草
[ jù cǎo ]
拟稿;起草。
具白
[ jù bái ]
备述;详细说明。
具装
[ jù zhuāng ]
1.马的铠甲。 2.借指骑兵。 3.治装,备办行装。
具带
[ jù dài ]
匈奴 饰金的腰带。
具名
[ jù míng ]
在文件、文本上签署姓名
马具
[ mǎ jù ]
在马身上配备的器具、物品,如马鞍子、马蹬等,供骑马用
道具
[ dào jù ]
演出戏剧或拍摄电影时所用的器物
自具
[ zì jù ]
自备;为事物本身所具有。
考具
[ kǎo jù ]
科考时必备的用具。
炊具
[ chuī jù ]
做饭用的器具、器皿
文具
[ wén jù ]
1.谓空有条文。 2.指条文。 3.梳妆匣子。又称奁具。小巧精致,用以放置梳妆用具、金银珠宝、首饰等。 4.指笔墨纸砚等用于作书画诗文和学习的物品。
具自陈道
[ jù zì chén dào ]
自己详尽地述说。
别具慧眼
[ bié jù huì yǎn ]
慧:聪明,有才智。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具具
[ jù jù ]
谓具备所有条件。
齎具
[ jī jù ]
携带的用具。《新唐书·裴坦传》:“ 坦 性简俭,子娶 杨收 女,齎具多饰金玉。 坦 命撤去,曰:‘乱我家法。’世清其概。”
馌具
[ yè jù ]
往田里送饭用的餐具。
颇具
[ pō jù ]
很有……的意思。
钓具
[ diào jù ]
钓鱼用的各种器具
赌具
[ dǔ jù ]
赌博的工具、器材或设备
识具
[ shí jù ]
见识。
装具
[ zhuāng jù ]
部队的战勤装备物资和器具
被具
[ bèi jù ]
服用的器物。
薄具
[ bó jù ]
不丰盛的肴馔。多用为谦辞。
营具
[ yíng jù ]
军营中的用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中国人民志愿军八年来抗美援朝工作报告》:“各部队都自觉而严格地按照交接规定把营房、营具和大量物资和成套的医院设备无偿地移交给我们的亲密的战友-- 朝鲜 人民军。”《解放军报》1974.12.9:“课余时间修营具。”
笑具
[ xiào jù ]
笑柄,笑料。 亦指取笑、嘲弄的对象。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 青州 王大夫 尝守 舒 丹 二州,为诗极鄙俚,每投献当路,得之者留以为笑具。”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越情·不校侮嫚》:“ 景融 大怒曰:‘家兄为三辅刺史,今乃成天下笑具。’”《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到了 天顺 六年, 鲜于同 五十七岁,鬢髮都苍然了,兀自挤在后生家队里,谈文讲艺,娓娓不倦。那些后生见了他,或以为怪物,望而避之;或以为笑具,就而戏之。”
礧具
[ léi jù ]
古长剑名。 木柄上有蓓蕾形玉饰等,故称。
画具
[ huà jù ]
绘画用的工具。如画笔、画板、画架等。
猎具
[ liè jù ]
打猎的用具
火具
[ huǒ jù ]
1.火攻的武器。 2.救火的工具。
游具
[ yóu jù ]
供游戏娱乐用的器具。如棋子、棋枰、骰子之类。
机具
[ jī jù ]
机械和工具的统称。
干具
[ gàn jù ]
谓才能器局。
寒具
[ hán jù ]
1.一种油炸的面食。 2.御寒的衣物。
匳具
[ lián jù ]
盛梳妆用品的盒子。 许地山 《命命鸟》:“她的奁具就放在窗边。”
具美
[ jù měi ]
完美;皆美。
具眼
[ jù yǎn ]
1.谓有识别事物的眼力。 2.指有眼力的人。
具物
[ jù wù ]
1.万物。 2.谓所备祭品。指酒牲食具等祭物。
具案
[ jù àn ]
备办公文。
具有
[ jù yǒu ]
1.拥有[财产、附属物、属性或其他附属的特征等] 2.拥有,保有
具摺
[ jù zhé ]
备拟奏摺。 《清史稿·世宗纪》:“敕科道官每日一人具摺奏事。”
具僚
[ jù liáo ]
1.亦作“具寮”。官员;百官。 2.特指一般官吏。
具修
[ jù xiū ]
1.谓供置众物和打扫。《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脩。” 郑玄 注:“具所当共,脩扫除粪洒。” 贾公彦 疏:“使百官供祭祀之具及脩之扫除也。” 2.齐备,完备。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必待天爵具脩,人纪咸事,然后沿才授职。”
兵具
[ bīng jù ]
谓军器,兵器。
书具
[ shū jù ]
1.[writing materials;stationary] 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 2.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 宋. 王安石《伤仲永》
严具
[ yán jù ]
即妆具。盛梳妆用品的器具。避 汉明帝 刘庄 讳改。
鲙具
[ kuài jù ]
指烹调用具。
阳具
[ yáng jù ]
男性生殖器。 《东周列国志》第一○四回:“ 吕不韦 以桐木为车轮,使 嫪毐 以其阳具穿于桐轮之中,轮转而具不伤,市人皆掩口大笑。”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梨花》:“﹝ 介夫 ﹞见一女子出船边,立而溺,虽隔两船,而月光朗映,阳具仿佛甚伟。审諦女子,则 梨花 也,心窃异之。”
钻具
[ zuàn jù ]
1.凿洞、钻孔等与之有关使用的工具 2.为专门目的而配备的装备、仪器和机械。如 3.钻塔及为钻孔和日后抽油所必要的机房和其它的全套设备 4.油井架 5.为其他类钻孔(如打桩,打井)用的类似的装置
量具
[ liàng jù ]
实物量具的简称,它是一种在使用时具有固定形态、用以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量值的器具。
遣具
[ qiǎn jù ]
指嫁妆。
选具
[ xuǎn jù ]
齐全;齐备。
行具
[ xíng jù ]
1.出行的用具。 2.具备高尚的德行。
胎具
[ tāi jù ]
1.也叫胎模。制造土模、砂型或某些产品时所依据的模型。 2.也叫胎模。按产品规格、形状制造的模具。
绞具
[ jiǎo jù ]
各种拖拉用的工具
祠具
[ cí jù ]
祭祀时所用的器具。或称祠器。
田具
[ tián jù ]
1.狩猎用具。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夏水》:“ 鲁昭公 三年, 郑伯 如 楚 , 子产 备田具,以田 江 南之 梦 。” 2.农具。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八:“有一耕夫来就主人饭,襏襫荷田具。”《元史·成宗纪二》:“丙申,徙 襄阳 屯田 合剌鲁 军于 南阳 ,户受田百五十亩,给种、牛、田具。”
玉具
[ yù jù ]
“ 玉具剑 ”的省称。
牢具
[ láo jù ]
1.古代遣奠时所用的经包裹的牲牢之体。 2.监狱用具。
烟具
[ yān jù ]
抽大烟用的一套物品
戒具
[ jiè jù ]
古代祭祀、朝觐、会同、应接宾客等事应备的陈设器具。
帆具
[ fān jù ]
船上用的,尤其是用来操纵帆或支持桅杆或帆桁的绳索和链条
寝具
[ qǐn jù ]
睡觉用的东西。
守具
[ shǒu jù ]
守卫用的战具。 《吕氏春秋·听言》:“曰某国饥,其城郭庳,其守具寡,可袭而非之,则不非之,乃不知类矣。” 宋 叶适 《开禧二年上宁宗皇帝札子》二:“昔 宇文粹中 论京城守具, 白时中 自谓事非经歷则不知,而况两阵决机有大於此乎?”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高斗枢》:“ 斗枢 至,建飞楼四十,大修守具。”
填具
[ tián jù ]
填写具呈。《新华月报》1950年第8期:“凡拟进行某项发掘工作(指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的发掘)之团体,应依下列各项,填具表格,备文呈请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