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

更新时间: 2020-09-16 13:51:43 站长百科


[tā]

她是一个汉字,读音为tā ,左右结构,部首为女,总笔画数为6。“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人称的女性。


“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人称的女性,我国古代已有这个字,读作jiě。只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女权运动的兴起,才出现了tā这个音。
当时这个”她“字属于生僻字,故刘半农以为自己创造了”她“字,其实不然!
近代以前,中国本无区分男、女和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的传统。几千年来,似乎无人觉得有作此区分的必要。但随着白话文运动的兴起,西方语言特别是英语的东渐,这一问题就逐渐出现和凸显出来。
在古文里,作宾语的第三人称用“之”字表示。后来白话文兴起,用“他”字做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男性,也可以代女性及一切事物。
“五四运动”前后,有的文学作品也用“伊”字来指女性,如鲁迅早期作品中就是如此。1918年,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诗人和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大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字指代第三人称女性。一时轰动全国。这种现象一出现,就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攻击和反对,但却很快得到人民群众的承认、称赞,并被广泛使用,各种字典也都收录了这个字(因为其本身属生僻字,所以小字典原没有收录。),此事在当时文化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汉语中没有字与英语“She”相对译,因此最初翻译“She“时,常译成“他女”、“那女的”。由于“她”是常用词,往往造成成篇累牍的“他女”“那女的”,看上去和读起来都感觉十分别扭。后来人们又借用吴方言中的“伊”来专门代表女性第三人称单数,并在晚清和“五四”前后成为一种趋势。像鲁迅、周作人等现代作家的作品中,就惯用“伊”字来专指女性。
早在1917年,刘半农就提出了用“她”字以对应“She”的建议,不过,在1920年以前,他虽有此非正式的提议,却并没有发表文章明确阐述有关见解。倒是周作人于1918年8月5日出版的《新青年》上撰文,提及了刘半农的这个建议:“中国第三人称代名词没有性的分别,狠觉不便。半农创造‘她’ 字和 ‘他’ 字并用。”但周作人以“印刷所里没有,新铸许多也为难”等理由认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而周本人也仍然乐于使用已经习用的“伊”字。


她字在开头的她组词
她们
她用色相拉他下水


她字在中间的她组词
胆大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她字在结尾的她组词
教我如何不想她


她字的相关造句

她的母亲勤俭节约,含辛茹苦,终于把她们兄妹俩拉扯大。

经他的撮合,她们又和好如初了。

她们两人是好朋友,总是形影不离。

她们陪着她穿过琳琅满目的画廊。

这些妇女跟她们家男人的离乡背井有很大关系。

她丈夫终因久病不治,丢下她们母女俩走上了黄泉路。债主趁火打劫,要抓她们去抵债。

她们吵架时什么话都骂,简直不堪入耳。

这需要腼腆稳重的感情,而她们没有。

她们一群人天天不是逛街就是打牌,真是 物以类聚。

当然罗,这样一个晚上,她们大惊小怪是有充分理由的。

她们把事情的经过向老师和盘托出。

她们整天吵闹,使人心烦意乱,我只好躲开,也落得个耳根清净。

听到将去看明星演唱会的消息,她们高兴得手舞足蹈。

她们可以收敛一下那副得意洋洋的神态。

尽管条件艰苦,她们仍然始终不懈地忘我工作。

她们欲壑难填,时而争风吃醋,时而为争夺权力而剑拔弩张。

她们正值豆蔻年华,富有朝气。

为了得到妈妈的那个金项链,她们姐妹俩还争风吃醋了好长时间呢!

她们俩越吵越厉害,搞得左邻右舍鸡犬不宁。

她们配合派出所的民警很快就把抢匪抓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