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更新时间: 2020-07-19 15:32:45 站长百科
[ jīng ]
基本解释
1. 1.国都(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 :~城。~都。~华(因京都是文物、人才汇集的地方,所以称京都为“京华”)。~畿(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剧。~师(首都的旧称)。~绣。~菜。
2. 大。
3. 古代数名,指一千万,亦指一亿兆。
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族。
5. 姓。
相关词汇
五日京兆
[ wǔ rì jīng zhào ]
京兆:即京兆尹,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
京兆画眉
[ jīng zhào huà méi ]
指夫妇或男女相爱。 用为夫妇或男女相爱的典实。
汉京
[ hàn jīng ]
指 汉 朝都城 长安 或 洛阳 。 亦借指其他古代汉族政权的都城。
贵京
[ guì jīng ]
道教语。丹田。
九京
[ jiǔ jīng ]
1.即九原。 2.泛指墓地。 3.犹九泉。指地下。
仙京
[ xiān jīng ]
指京城
京胡
[ jīng hú ]
胡琴的一种,像二胡而较小,琴筒用竹子做成,发音较高,主要用于京剧伴奏
滦京
[ luán jīng ]
元 上都 的别称。因近 滦河 ,故称。
京门
[ jīng mén ]
国门。指国都。
京府
[ jīng fǔ ]
京都地区。
京国
[ jīng guó ]
京城;国都。
陪京
[ péi jīng ]
1.背向 洛阳 。陪,通“ 倍 ”。《文选·张衡<南都赋>》:“陪京之南,居 汉 之阳。” 李善 注:“京谓 洛阳 也。” 晋 潘岳 《闲居赋》:“陪京泝 伊 ,面郊后市。”《晋书·潘岳传》作“背京”。 2.即陪都。 宋 梅尧臣 《依韵和王中丞忆评州西湖》:“拍岸千寻水,陪京第一州,艷光落日改,明月与人留。” 宋 文天祥 《建康》诗:“山势犹盘礴,江流已变更。 金陵 古会府,南渡旧陪京。”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盛京五部》:“ 章皇帝 初定 北京 , 盛京 设昂邦章京一员,及驻防官员兵丁若干,以为陪京保障,时未遑设文吏。”参见“ 陪都 ”。
附京
[ fù jīng ]
寄居京城。清 福格 《听雨丛谈》卷五:“故事,凡八旗外任文武官员、各省驻防旗人、北部 蒙古 藩属、附京皇粮庄头,每届三年,均有比丁之例。”
晋京
[ jìn jīng ]
1.晋朝的京城。 指洛阳。 2.进京,到京城。
嵩京
[ sōng jīng ]
洛阳 的别称。因 嵩山 在其东南,故称。《魏书·李平传》:“ 嵩京 创构, 洛邑 俶营,虽年跨十稔,根基未就。”
京蚨
[ jīng fú ]
犹京钱。
京朝
[ jīng cháo ]
朝廷里
京察
[ jīng chá ]
明 清 定期考核京官的制度。明 代每六年举行一次。 清 代吏部设考功清吏司,改为三年考核一次,在京的称“京察”,在外地的称“大计”。《明史·选举志三》:“考察之法,京官六年,以巳、亥之岁,四品以上自陈以取上裁,五品以下分别致仕、降调、閒往为民者有差,具册奏请,谓之京察。”《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这位 淮安府 乃是翰林出身,放过一任学臺,后来又考取御史,补授御史,京察一等放出来的。”参阅《清会典·吏部八·考功清吏司》。
禺京
[ yú jīng ]
即 禺彊 。
朝京
[ cháo jīng ]
犹入京,赴京。
南京
[ nán jīng ]
1.古都名。唐 安史 之乱, 玄宗 奔 蜀 。到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 ,遂将 蜀郡 改为 成都府 ,建号 南京 。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六:“北地虽夸 上林苑 , 南京 还有 散花楼 。” 2.古都名。 契丹 神册 四年葺 辽阳 故城建 东平郡 。 天显 三年迁 东丹国 都于此,升为 南京 。 3.古都名。 契丹 会同 元年得 幽 蓟 十六州,升 幽州 为 幽都府 ,建号 南京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辽太宗 把皇都建号 上京 ,称 临潢府 。 幽州 称 南京 。” 4.古都名。 宋 大中 祥符 七年,因 应天府 为 赵匡胤 旧藩,建为 南京 。地在今 河南 商丘县 南。 建炎 元年, 高宗 继位于 南京 ,即此。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卷六。 5.古都名。 金 天辅 七年,以新得 辽 地 南京 (即 燕京 )六州归 宋 ,改以 平州 为 南京 。 6.古都名。 金 初称 北宋 故都 开封府 为汴京, 贞元 元年改称 南京 。 贞祐 二年迁都于此。 宋 周煇 《北辕录》:“九日,至 东京 。虏改名 南京 ……按 东京 , 春秋 卫 、 陈 、 郑 三国之境,古 大梁城 也。” 7.古都名。 明 洪武 元年八月建都于 江南 应天府 , 永乐 间迁都 北京 ,改 应天府 为行在, 正统 间建为 南京 。 清 为 江宁府 治,而仍沿 南京 之称。即今 南京市 。 清 孙枝蔚 《初至南京客有谈南京事者感赋》诗:“ 南京 歌舞骄南渡,四镇功名误四方。”
华京
[ huá jīng ]
犹京华。 京师。
京邑
[ jīng yì ]
京城
京戏
[ jīng xì ]
[口]京剧
京坊
[ jīng fāng ]
京城的里巷。
章京
[ zhāng jīng ]
官名。清代军机处及总理衙门办理文书的官员
吴京
[ wú jīng ]
即今之 南京 。
京钱
[ jīng qián ]
1.京都所铸的钱。《新唐书·食货志四》:“ 淮南 节度使 李绅 请天下以州名铸钱,京师为京钱,大小径寸。”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章:“ 明 代由朝廷所铸的钱,俗称黄钱,也称京钱。” 2.旧时 北京 通行的钱。 清 沉涛 《瑟榭丛谈》:“今京师用钱,以五百为一千,名曰‘京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京城里小茶馆泡茶,只要两个京钱,合着外省的四文。”
京辅
[ jīng fǔ ]
国都及其附近地区。
京江
[ jīng jiāng ]
指 长江 流经今 江苏 镇江市 北的一段。因 镇江 古名 京口 而得名。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京江 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宋 张孝祥 《浣溪沙》词:“ 湓浦 从君已十年。 京江 仍许借归船。相逢此地有因缘。”
京控
[ jīng kòng ]
清 代官民有冤屈,经地方最高级官署审判仍不能解决时,可赴京向都察院及步军统领衙门控诉,谓之“京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这件事闹不清楚,我一定丢了功名;我的功名不要紧,只怕京控起来,那时就是堂翁也有些不便。”
二京
[ èr jīng ]
1.两座京观。 京观,集中埋葬敌军尸体的大坟。 2.两篇赋的合称。详“二京赋”。 3.指西汉都城长安与东汉都城洛阳。 4.指明代北京与南京。
画眉京兆
[ huà méi jīng zhào ]
本指 汉 张敞 。敞 曾为京兆尹,又以为妇画眉闻名,故称。后多借指夫婿。 宋 张孝祥 《丑奴儿》词之六:“畫眉京兆風流甚,應賦蛜蝛。楊柳依依,何日文簫共駕歸。”参见“ 畫眉 ”。
京京
[ jīng jīng ]
忧心京京。
高京
[ gāo jīng ]
指人工筑的高丘。
陵京
[ líng jīng ]
1.高大的丘陵。 2.陵寝。
西京
[ xī jīng ]
古都名。(1) 西汉 都 长安 , 东汉 改都 洛阳 ,因称 洛阳 为 东京 , 长安 为 西京 。(2) 隋炀帝 建 洛阳 为 东京 ,因称 长安 为 西京 。(3) 唐 显庆 二年,以 洛阳 为 东都 ,因称 长安 为 西都 ,一称 西京 , 天宝 元年,定称 西京 , 至德 二载,改称 中京 。(4) 唐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 ,因 凤翔 是两京未复时 肃宗 之驻地,改 凤翔郡 为 凤翔府 ,建号 西京 , 上元 元年,废京号。(5) 南诏王 寻阁劝 时,以 太和 (指 羊苴咩城 )为 西京 ,至 世隆 称帝,改称 中都 。(6)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四月 李存勖 即帝位于 魏州 ,以 魏州 为 东京 兴唐府 ,以即位前的 晋王 旧都 太原府 为 西京 ,十一月复 唐 旧制改 西京 为 北京 。(7)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十一月复 唐 旧制以 京兆府 为 西京 ,至 晋 天福 三年罢京。(8) 五代 后晋 天福 三年自东都 河南府 迁都 汴州 ,以 汴州 为 东京 开封府 ,改东都 河南府 为 西京 , 汉 周 及 北宋 沿袭不改。(9) 辽 重熙 十三年,升 云州 为 大同府 ,建号 西京 ,沿至 金 代不改。(10) 明 李自成 改 西安 曰 长安 ,称 西京 。(11) 明 张献忠 以 蜀 王府为宫, 成都 曰 西京 。
神京
[ shén jīng ]
京城
皇京
[ huáng jīng ]
帝都。
尹京
[ yǐn jīng ]
1.治理京畿。 2.指京畿长官。
周京
[ zhōu jīng ]
周 之京城。
北京
[ běi jīng ]
1.指 建康 。即今 南京市 。 南朝 宋 都 建康 ,位在当时疆土之北,因谓之北京。《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李善 注:“言 庾 被召而旋帝京,己守官而莅南服也。” 2.指 京口 。在今 江苏 镇江市 。 京口 是 南朝 宋 的发祥地, 文帝 又生于其地,因称之为北京。《宋书·文帝纪》:“朕违北京,二十餘载,虽云密邇,瞻途莫从。” 3.指 平城 。在今 山西 大同市 东北。 北魏 于 太和 十九年自 平城 南迁都 洛阳 ,因称旧都 平城 为北京。《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郑道忠墓志>》:“奄就北京,遂同南面。”《魏书·袁翻传》:“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缮俢草创,以意良多。事移化变,存者无几,理苟宜革,何必仍旧。” 4.指 太原府 。在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 晋源镇 。 唐 和 五代 的 唐 、 晋 、 汉 都发祥于此,因谓之 北京 。 唐 钱起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诗:“将略过 南仲 ,天心寄 北京 。”《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下》:“﹝ 天福 十二年夏﹞甲午,以判 太原府 事 刘崇 为 北京 留守。” 5.指 大名府 。今 河北 大名县 。因 宋真宗 曾经驻跸于此。《宋史·仁宗纪三》:“﹝ 庆历 二年五月﹞戊午,建 大名府 为 北京 。” 6. 金 天眷 元年改 辽 上京 临潢府 为 北京 。故址在今 内蒙古 巴林左旗 波罗城 。见《金史·熙宗纪》。 7. 金 贞元 元年迁新都于 中都 大兴府 (今 北京市 ),以旧都 中京 大定府 在新都之北,改称 北京 。故址即今 内蒙古 宁城县 西北 大明城 。见《金史·海陵纪》。 8. 明 初指 开封府 。即今 河南 开封市 。《明史·太祖纪一》:“﹝ 洪武 元年﹞八月己巳,以 应天 为 南京 , 开封 为 北京 。” 9. 明 永乐元年 , 成祖 将他做 燕王 时的封地 北平府 改为 顺天府 ,建 北京 ,即今 北京市 。 永乐 十九年,自 应天 (今 江苏 南京市 )迁都 顺天 ,改 北京 为 京师 。 洪熙 元年,拟还都 应天 ,复改 京师 为 北京 。 正统 六年,定 北京 为国都,又改称 京师 。历 清 直至辛亥革命后,相沿不改。但习惯上自 明 永乐 以后都称 北京 。参见“ 北京市 ”。
京陵
[ jīng líng ]
1.高丘大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鳩藪泽,辨京陵。” 杜预 注:“辨,别也。絶高曰京,大阜曰陵,别之以为冢墓之地。” 2.指皇陵。《宋书·文帝纪》:“二月乙卯,行幸 丹徒 ,謁京陵。”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昌镇》:“﹝ 昌镇 ﹞外而扼控要害,内而拥护京陵,干係至重。”
京闱
[ jīng wéi ]
谓科举时代在京城举行的考试。明 归有光 《戴素庵先生七十寿序》:“ 戴素庵 先生与吾父……皆以明经工於进士之业,数试京闈不得第。”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顺天乡试同考官》:“ 顺治 二年,定例乡试房考,京闈用中行。”
京里
[ jīng lǐ ]
犹京都。
京歌
[ jīng gē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工农民主政府设在 瑞金 ,当地人民把 瑞金 改为 瑞京 ,把这里的山歌叫做京歌。
京庾
[ jīng yǔ ]
大粮仓。
京市
[ jīng shì ]
1.国都,京城。元 尹志平 《西江月》词:“莫羡喧譁京市,休辞淡薄山家。” 2.国都的交易市场。 清 孙诒让 《周礼政要·金布》:“近年 广东 、 湖北 、 福建 及南北洋始铸银圆而为数总不敌外洋之多……而部款不收,京市不行,尤为窒碍。”
京垓
[ jīng gāi ]
极言众多。
京台
[ jīng tái ]
战国 时 楚国 的高台。
基本解释
1. 1.国都(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 :~城。~都。~华(因京都是文物、人才汇集的地方,所以称京都为“京华”)。~畿(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剧。~师(首都的旧称)。~绣。~菜。
2. 大。
3. 古代数名,指一千万,亦指一亿兆。
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族。
5. 姓。
相关词汇
五日京兆
[ wǔ rì jīng zhào ]
京兆:即京兆尹,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
京兆画眉
[ jīng zhào huà méi ]
指夫妇或男女相爱。 用为夫妇或男女相爱的典实。
汉京
[ hàn jīng ]
指 汉 朝都城 长安 或 洛阳 。 亦借指其他古代汉族政权的都城。
贵京
[ guì jīng ]
道教语。丹田。
九京
[ jiǔ jīng ]
1.即九原。 2.泛指墓地。 3.犹九泉。指地下。
仙京
[ xiān jīng ]
指京城
京胡
[ jīng hú ]
胡琴的一种,像二胡而较小,琴筒用竹子做成,发音较高,主要用于京剧伴奏
滦京
[ luán jīng ]
元 上都 的别称。因近 滦河 ,故称。
京门
[ jīng mén ]
国门。指国都。
京府
[ jīng fǔ ]
京都地区。
京国
[ jīng guó ]
京城;国都。
陪京
[ péi jīng ]
1.背向 洛阳 。陪,通“ 倍 ”。《文选·张衡<南都赋>》:“陪京之南,居 汉 之阳。” 李善 注:“京谓 洛阳 也。” 晋 潘岳 《闲居赋》:“陪京泝 伊 ,面郊后市。”《晋书·潘岳传》作“背京”。 2.即陪都。 宋 梅尧臣 《依韵和王中丞忆评州西湖》:“拍岸千寻水,陪京第一州,艷光落日改,明月与人留。” 宋 文天祥 《建康》诗:“山势犹盘礴,江流已变更。 金陵 古会府,南渡旧陪京。”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盛京五部》:“ 章皇帝 初定 北京 , 盛京 设昂邦章京一员,及驻防官员兵丁若干,以为陪京保障,时未遑设文吏。”参见“ 陪都 ”。
附京
[ fù jīng ]
寄居京城。清 福格 《听雨丛谈》卷五:“故事,凡八旗外任文武官员、各省驻防旗人、北部 蒙古 藩属、附京皇粮庄头,每届三年,均有比丁之例。”
晋京
[ jìn jīng ]
1.晋朝的京城。 指洛阳。 2.进京,到京城。
嵩京
[ sōng jīng ]
洛阳 的别称。因 嵩山 在其东南,故称。《魏书·李平传》:“ 嵩京 创构, 洛邑 俶营,虽年跨十稔,根基未就。”
京蚨
[ jīng fú ]
犹京钱。
京朝
[ jīng cháo ]
朝廷里
京察
[ jīng chá ]
明 清 定期考核京官的制度。明 代每六年举行一次。 清 代吏部设考功清吏司,改为三年考核一次,在京的称“京察”,在外地的称“大计”。《明史·选举志三》:“考察之法,京官六年,以巳、亥之岁,四品以上自陈以取上裁,五品以下分别致仕、降调、閒往为民者有差,具册奏请,谓之京察。”《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这位 淮安府 乃是翰林出身,放过一任学臺,后来又考取御史,补授御史,京察一等放出来的。”参阅《清会典·吏部八·考功清吏司》。
禺京
[ yú jīng ]
即 禺彊 。
朝京
[ cháo jīng ]
犹入京,赴京。
南京
[ nán jīng ]
1.古都名。唐 安史 之乱, 玄宗 奔 蜀 。到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 ,遂将 蜀郡 改为 成都府 ,建号 南京 。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六:“北地虽夸 上林苑 , 南京 还有 散花楼 。” 2.古都名。 契丹 神册 四年葺 辽阳 故城建 东平郡 。 天显 三年迁 东丹国 都于此,升为 南京 。 3.古都名。 契丹 会同 元年得 幽 蓟 十六州,升 幽州 为 幽都府 ,建号 南京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辽太宗 把皇都建号 上京 ,称 临潢府 。 幽州 称 南京 。” 4.古都名。 宋 大中 祥符 七年,因 应天府 为 赵匡胤 旧藩,建为 南京 。地在今 河南 商丘县 南。 建炎 元年, 高宗 继位于 南京 ,即此。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卷六。 5.古都名。 金 天辅 七年,以新得 辽 地 南京 (即 燕京 )六州归 宋 ,改以 平州 为 南京 。 6.古都名。 金 初称 北宋 故都 开封府 为汴京, 贞元 元年改称 南京 。 贞祐 二年迁都于此。 宋 周煇 《北辕录》:“九日,至 东京 。虏改名 南京 ……按 东京 , 春秋 卫 、 陈 、 郑 三国之境,古 大梁城 也。” 7.古都名。 明 洪武 元年八月建都于 江南 应天府 , 永乐 间迁都 北京 ,改 应天府 为行在, 正统 间建为 南京 。 清 为 江宁府 治,而仍沿 南京 之称。即今 南京市 。 清 孙枝蔚 《初至南京客有谈南京事者感赋》诗:“ 南京 歌舞骄南渡,四镇功名误四方。”
华京
[ huá jīng ]
犹京华。 京师。
京邑
[ jīng yì ]
京城
京戏
[ jīng xì ]
[口]京剧
京坊
[ jīng fāng ]
京城的里巷。
章京
[ zhāng jīng ]
官名。清代军机处及总理衙门办理文书的官员
吴京
[ wú jīng ]
即今之 南京 。
京钱
[ jīng qián ]
1.京都所铸的钱。《新唐书·食货志四》:“ 淮南 节度使 李绅 请天下以州名铸钱,京师为京钱,大小径寸。”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章:“ 明 代由朝廷所铸的钱,俗称黄钱,也称京钱。” 2.旧时 北京 通行的钱。 清 沉涛 《瑟榭丛谈》:“今京师用钱,以五百为一千,名曰‘京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京城里小茶馆泡茶,只要两个京钱,合着外省的四文。”
京辅
[ jīng fǔ ]
国都及其附近地区。
京江
[ jīng jiāng ]
指 长江 流经今 江苏 镇江市 北的一段。因 镇江 古名 京口 而得名。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京江 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宋 张孝祥 《浣溪沙》词:“ 湓浦 从君已十年。 京江 仍许借归船。相逢此地有因缘。”
京控
[ jīng kòng ]
清 代官民有冤屈,经地方最高级官署审判仍不能解决时,可赴京向都察院及步军统领衙门控诉,谓之“京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这件事闹不清楚,我一定丢了功名;我的功名不要紧,只怕京控起来,那时就是堂翁也有些不便。”
二京
[ èr jīng ]
1.两座京观。 京观,集中埋葬敌军尸体的大坟。 2.两篇赋的合称。详“二京赋”。 3.指西汉都城长安与东汉都城洛阳。 4.指明代北京与南京。
画眉京兆
[ huà méi jīng zhào ]
本指 汉 张敞 。敞 曾为京兆尹,又以为妇画眉闻名,故称。后多借指夫婿。 宋 张孝祥 《丑奴儿》词之六:“畫眉京兆風流甚,應賦蛜蝛。楊柳依依,何日文簫共駕歸。”参见“ 畫眉 ”。
京京
[ jīng jīng ]
忧心京京。
高京
[ gāo jīng ]
指人工筑的高丘。
陵京
[ líng jīng ]
1.高大的丘陵。 2.陵寝。
西京
[ xī jīng ]
古都名。(1) 西汉 都 长安 , 东汉 改都 洛阳 ,因称 洛阳 为 东京 , 长安 为 西京 。(2) 隋炀帝 建 洛阳 为 东京 ,因称 长安 为 西京 。(3) 唐 显庆 二年,以 洛阳 为 东都 ,因称 长安 为 西都 ,一称 西京 , 天宝 元年,定称 西京 , 至德 二载,改称 中京 。(4) 唐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 ,因 凤翔 是两京未复时 肃宗 之驻地,改 凤翔郡 为 凤翔府 ,建号 西京 , 上元 元年,废京号。(5) 南诏王 寻阁劝 时,以 太和 (指 羊苴咩城 )为 西京 ,至 世隆 称帝,改称 中都 。(6)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四月 李存勖 即帝位于 魏州 ,以 魏州 为 东京 兴唐府 ,以即位前的 晋王 旧都 太原府 为 西京 ,十一月复 唐 旧制改 西京 为 北京 。(7)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十一月复 唐 旧制以 京兆府 为 西京 ,至 晋 天福 三年罢京。(8) 五代 后晋 天福 三年自东都 河南府 迁都 汴州 ,以 汴州 为 东京 开封府 ,改东都 河南府 为 西京 , 汉 周 及 北宋 沿袭不改。(9) 辽 重熙 十三年,升 云州 为 大同府 ,建号 西京 ,沿至 金 代不改。(10) 明 李自成 改 西安 曰 长安 ,称 西京 。(11) 明 张献忠 以 蜀 王府为宫, 成都 曰 西京 。
神京
[ shén jīng ]
京城
皇京
[ huáng jīng ]
帝都。
尹京
[ yǐn jīng ]
1.治理京畿。 2.指京畿长官。
周京
[ zhōu jīng ]
周 之京城。
北京
[ běi jīng ]
1.指 建康 。即今 南京市 。 南朝 宋 都 建康 ,位在当时疆土之北,因谓之北京。《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李善 注:“言 庾 被召而旋帝京,己守官而莅南服也。” 2.指 京口 。在今 江苏 镇江市 。 京口 是 南朝 宋 的发祥地, 文帝 又生于其地,因称之为北京。《宋书·文帝纪》:“朕违北京,二十餘载,虽云密邇,瞻途莫从。” 3.指 平城 。在今 山西 大同市 东北。 北魏 于 太和 十九年自 平城 南迁都 洛阳 ,因称旧都 平城 为北京。《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郑道忠墓志>》:“奄就北京,遂同南面。”《魏书·袁翻传》:“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缮俢草创,以意良多。事移化变,存者无几,理苟宜革,何必仍旧。” 4.指 太原府 。在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 晋源镇 。 唐 和 五代 的 唐 、 晋 、 汉 都发祥于此,因谓之 北京 。 唐 钱起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诗:“将略过 南仲 ,天心寄 北京 。”《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下》:“﹝ 天福 十二年夏﹞甲午,以判 太原府 事 刘崇 为 北京 留守。” 5.指 大名府 。今 河北 大名县 。因 宋真宗 曾经驻跸于此。《宋史·仁宗纪三》:“﹝ 庆历 二年五月﹞戊午,建 大名府 为 北京 。” 6. 金 天眷 元年改 辽 上京 临潢府 为 北京 。故址在今 内蒙古 巴林左旗 波罗城 。见《金史·熙宗纪》。 7. 金 贞元 元年迁新都于 中都 大兴府 (今 北京市 ),以旧都 中京 大定府 在新都之北,改称 北京 。故址即今 内蒙古 宁城县 西北 大明城 。见《金史·海陵纪》。 8. 明 初指 开封府 。即今 河南 开封市 。《明史·太祖纪一》:“﹝ 洪武 元年﹞八月己巳,以 应天 为 南京 , 开封 为 北京 。” 9. 明 永乐元年 , 成祖 将他做 燕王 时的封地 北平府 改为 顺天府 ,建 北京 ,即今 北京市 。 永乐 十九年,自 应天 (今 江苏 南京市 )迁都 顺天 ,改 北京 为 京师 。 洪熙 元年,拟还都 应天 ,复改 京师 为 北京 。 正统 六年,定 北京 为国都,又改称 京师 。历 清 直至辛亥革命后,相沿不改。但习惯上自 明 永乐 以后都称 北京 。参见“ 北京市 ”。
京陵
[ jīng líng ]
1.高丘大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鳩藪泽,辨京陵。” 杜预 注:“辨,别也。絶高曰京,大阜曰陵,别之以为冢墓之地。” 2.指皇陵。《宋书·文帝纪》:“二月乙卯,行幸 丹徒 ,謁京陵。”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昌镇》:“﹝ 昌镇 ﹞外而扼控要害,内而拥护京陵,干係至重。”
京闱
[ jīng wéi ]
谓科举时代在京城举行的考试。明 归有光 《戴素庵先生七十寿序》:“ 戴素庵 先生与吾父……皆以明经工於进士之业,数试京闈不得第。”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顺天乡试同考官》:“ 顺治 二年,定例乡试房考,京闈用中行。”
京里
[ jīng lǐ ]
犹京都。
京歌
[ jīng gē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工农民主政府设在 瑞金 ,当地人民把 瑞金 改为 瑞京 ,把这里的山歌叫做京歌。
京庾
[ jīng yǔ ]
大粮仓。
京市
[ jīng shì ]
1.国都,京城。元 尹志平 《西江月》词:“莫羡喧譁京市,休辞淡薄山家。” 2.国都的交易市场。 清 孙诒让 《周礼政要·金布》:“近年 广东 、 湖北 、 福建 及南北洋始铸银圆而为数总不敌外洋之多……而部款不收,京市不行,尤为窒碍。”
京垓
[ jīng gāi ]
极言众多。
京台
[ jīng tái ]
战国 时 楚国 的高台。